彭美哲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阳加于阴谓之汗”,然作汗之源,或曰汗血同源,或曰汗为津所化,或曰汗为心之液……只言汗源之一、二端也。且生理、病理不别,多让人模糊不明。故为汗
吕东升 河南新乡市吕东升国医馆《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血汗者,或有病,或无病;汗出而色红染衣,亦谓之红汗。”笔者近日见到一例出红汗患者。杨雍,男,15岁。新乡市二中初三班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症。常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同时存在。本病多发生于成年人,病程较长,症状顽固。本病中医称“慢喉痹”,部分书籍中也名为“阴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余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案 例柳某,男,76岁。2010年4月13日初诊。患“前列腺增生”10余年,尿细、尿不畅。近1周尿不畅加重,伴尿痛
曹健 江苏省海安针灸推拿学校《素问·六气正纪要大论》提出“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是古人因时用药的原则。因为时令的不同,日照的长短,寒温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
李红亮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慢性心力衰竭多表现为双下肢水肿,胸闷,气喘,腹胀,纳差等症状。查体可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下肢指凹性水肿等。常见舌质淡胖,苔水滑,
马予良 石玉山 北京步步先中医医院近、现代50多年来,很多论者习惯于只从哲学一个角度阐释阴阳。笔者试从语言学角度阐释阴阳。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阴、阳与所有的汉字一样,是
马建国 山东省曲阜第二人民医院案1 毛囊炎靳某,男,53岁。项部、发际处起数个豆粒大红色毛囊丘疹,顶部有脓点附着,疼痛或痒痛3个月。其间经数种抗生素注射、内服,或外敷红霉素软
苑嗣文王某,女,4岁。2010年6月5日初诊。因反复感冒来诊,现在既无咳嗽亦无发热,唯口中异味,晨起眼眵过多,口唇色红如妆,咽部充血明显,无咽痛、咽痒,扁桃体Ⅱ度肿大,上颚靠里侧有一硬币
唐静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患者宋某,男,48岁。2009年10月23日初诊。左下肢间歇性跛行3个月,在某医院查下肢动脉彩超示:左侧腘窝动脉闭塞。腰椎CT:未见异常。给予口服“脉之灵”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中医院头痛一症,临床最为常见,病因较为复杂。若以表里分,有外感、内伤之别;以虚实论,则有虚、实、虚实夹杂之分;以部位言,有巅顶、前、后、两侧之殊。故头痛临床
本报记者 海霞寿小云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
朱马亮 河南郑州市管城中医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常引起骨痛、骨折等继发症状或疾病。应用艾灸疗法可有效防止该病。患者取俯卧位,取第二腰椎棘突
高允旺 山西省临汾市永旺脑病医院案1患者廖某某,男,52岁。因脑出血左侧肢体瘫痪3个月,住院治疗好转后回家休养。在此期间瘫痪肢体拘急,难以屈伸,有酸、麻、胀感。近来因感冒,曾服
王付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引起的一种疾病,病理改变以食道中下段黏膜充血、水肿、破损,表面糜烂及浅小溃疡,或狭窄为主。中医辨
曹林 辽宁省鞍山市中医院患者李某,男,31岁。2007年3月9日来诊。自诉婚后夫妻同居3年无子。该患者腰酸,便溏,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脉沉缓。夫妻二人于3月8日曾在鞍山市某医院例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余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案 例张某,男,26岁。2010年3月2日初诊。间歇性左侧胁腹部疼痛4年,发无定时,或为胀痛,或为刺痛,疼痛持续时间
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系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弥漫性感染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两型。本病中医称“耳疮”,又有“耳内生疮”等别称,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
李永明 张可堂 山东省邹平县临池中心卫生院头痛即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笔者数十年来应用下列验方治
章关春 本报记者 陈燕 通讯员产后奶水少、乳汁不行是妇科产后病症之一,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血虚弱、生化之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主要病位在肝脾二脏。浙
脉诊为中医四诊之一,受王叔和《脉经》所云“脉理精微,其体难辨,浮紧弦芤,辗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影响,有人认为脉象难于捉摸,多凭主观感觉,十人十异,不足为据。究其实,脉诊难道
寿小云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医诊脉似乎永远是个谜,当我们看到中医诊脉之后,对病情说得头头是道时,很难想象短短的几公分长的脉管上,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能够看到五脏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橘核,又称为橘子仁、橘子核、橘米、橘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种子。橘核味苦,性温。入肝、肾二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主治疝气及睾丸肿痛、乳痈、
特发性突聋又名突发性聋,是指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明显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或可伴有耳鸣及眩晕。本病春秋季节易发,多见单
谢平安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学院顾植山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在中医文献和五运六气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并在临床上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近两年笔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