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孙兰军从事心血管专业四十余年,对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有独到见解,现将其综合整理如下。
改善高血压防治现状迫在眉睫
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升高,高血压最常见,患者约有2亿人。据2002年全国调查,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增加3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5%和6%。
高血压危害
脑血管病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且更易引起出血性脑卒中。中国脑卒中研究显示,传统危险因素(血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吸烟等)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与发达国家差异不大——高血压除外(与美国檀香山、弗明翰队列研究比较):高血压的RR值,中国显著高于发达国家(5.4 vs 2.1);高血压的RR值,出血性脑卒中高于缺血性脑卒中(5.6 vs 4.1)。
心力衰竭 高血压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男性:39%,女性:59%),高血压的患者约40%死于心力衰竭。根据Framinghan研究,血压升高20mmHg,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增加56%。积极降压达标,可以使心衰的危险降低52%。
对高血压人群而言,除了年龄外,左室肥厚是预测心血管事件最强的危险因素。左室肥厚是心脏对长期高血压的适应性改变,心脏结构的重塑增加了心血管死亡、猝死、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卒中的危险。
糖脂代谢异常 高血压患者极易并发糖代谢异常或糖尿病,而且高血压是糖尿病病情进展的强预测因子,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而伴发糖代谢异常后,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可增加2~3倍。
高血压还可导致脂代谢异常、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神经递质分泌紊乱、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
因此改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现状已迫在眉睫。
“高质量降压”成新观念
常用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五大类降压药(CCB:钙离子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B:β受体拮抗剂;D:利尿剂),其单药或联合治疗适用于抗高血压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单药治疗只能使不到一半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约2/3高血压患者需联合治疗。
新观念
“高质量降压”是现在国内外较为推崇的降压观念,主张高血压治疗不应该再单纯着眼于血压数值的变化,更要关注降压过程和临床获益。其重要内容包括:第一,强效降压,重点强调血压达标;第二,持久降压,有效抑制血压的“晨峰”现象;第三,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第四,降低中心静脉压,实现整个动脉系统血压降低;第五,合理的联合配伍方案;第六,副作用小,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少。
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
中药降压治疗的优势
改善生活质量 血压升高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胸闷、心悸气短、健忘、腰酸乏力等;同时靶器官(如心、脑、肾等)损害和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亦可出现相应症状,如伴左心衰竭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紫绀(嘴唇或指甲、皮肤发紫)等。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不单着眼于血压的下降,更着眼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例如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头疼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单纯地使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同时症状改善明显。
降压平稳和缓 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频繁加减药量等情况,因此,也常常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现象。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如葛根、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观察肾功能)、钩藤等,尤其适用于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较重的高血压病中西药联合应用,也可防止血压较大波动。
多靶点调节 中医药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理,可使高血压病人在改善症状,减轻或逆转终末器官损害,防止严重并发症等有着一定的优势。
如中药养血清脑颗粒就是通过上调和下调多种基因协同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改善和减轻LVH的机制可能与LTBP-2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靶器官保护 治疗高血压,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更重要的是在降压的同时,要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为靶器官受损引发的心衰、肾衰等往往比高血压本身更为致命。
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药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瘀中药丹参、田七、赤芍、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中风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复方制剂养血清脑颗粒能改善长期高血压导致的LVH,降低心肌间质胶原蛋白含量,降低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比值,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养血清脑颗粒能改善心肌微循环环境,减轻心肌损伤;牛黄降压丸可降低左心室肥厚程度,减轻肾脏小动脉硬化,对糖脂代谢、中枢神经递质有一定的影响。
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
“治未病”思想——治疗前移 尽管目前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绝大多数疾病缺少根治性手段,所以应将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放在首位。2010年1月2日,发现和干预中国高血压隐匿危险因素协作组(即EARLY协作组)正式启动,以关注、干预和预防为宗旨,致力于高血压隐匿危险因素的研究,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案,这与中医“治未病”思想吻合。
目前认为血压从110/75mmHg起,人群血压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病危险呈连续性正相关。临床上经常碰到有些患者辅助检查发现主动脉已经增宽、左心室肥大、心脏舒张功能异常,还有些患者出现头痛、头胀、头发沉、脖子发硬、走路像踩棉花等症状,但血压在120/80mmHg以上、140/90mmHg以下,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而属于高血压前期(我国定为正常高值)。在高血压前期药物治疗方面,西药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与西药合用——“减毒增效” 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或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可能同时服用几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就成为影响降压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用药依存性和连贯性的重要因素。心衰患者常用的地高辛,糖尿病患者服用的阿卡波糖,以及临床常用的西咪替丁、抗真菌药物等,易和许多降压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或影响药物代谢。
中西药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如钙拮抗剂可造成浮肿,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 可使其浮肿消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导致咳嗽,选用中药桑叶、桑白皮、百部、前胡、陈皮、蝉衣、佛耳草、川贝等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症状,还可以加用马勃、玄参等清热利咽。
中药降压治疗的原则
辨证论治 高血压属于中医“风眩”范围,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虚,其中以肝阳上亢型为核心。常见的辨证分型及方剂如下:
肝阳上亢: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代表方:天麻钩藤饮。
痰浊中阻: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肾阴虚: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代表方:杞菊地黄丸。
瘀血阻滞: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代表方:血府逐瘀汤。
辨病治疗 对于临界、1级高血压:加用中药治疗,能通过降低其交感神经兴奋性,起到镇静与改善睡眠作用;同时兼能利尿通便,整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2、3级高血压:中药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减少西药用量;减轻副作用;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病证结合 病证结合是通过对现代医学病的中医症状学、证候学、证和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探索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规律;随着中医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在以病的诊断指标作为“金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中医辨证论治显得越来越重要。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不足
起效慢 中药治疗高血压起效慢,特别是对于中、高度高血压降压效果欠佳,应配合西药联合应用。
用药不方便 辨证用药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但中药汤剂使用较不方便,应进行剂型创新。目前已有大量的中成药应用于临床,如养血清脑颗粒、牛黄降压丸、松龄血脉康等。
难辨证 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辨证分型较为复杂,证型不统一,应进行大规模的循证医学研究,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将证型简化及标准化。
中药降压治疗应注意的问题
辨证论治是基础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及辨证论治,不仅降低血压数值,同时改善症状、保护靶器官等。坚持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可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个体化治疗是方法 由于高血压的复杂病因、病理生理、不同的危险因素及靶器官受损等诸多因素使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必须因人而异,兼顾多个方面。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具体患者降压达标并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如果没有针对患者个体的有效治疗,又怎能奢谈全面防治高血压的目标。
中西医结合是方向 中医的辨证分型与西医的分期分级关注的重点不同,各有所长。中医重视整体,西医关注局部。所以应该把中医的辨证分型与西医的分期分级有机地联系起来,从中西医两种医学对疾病的认识高度,共同评价,判断预后,提出规范的治疗措施。
我们现在购买的生蚝一般都是干的,干生蚝是生蚝脱水后加工而成的,这样是可以存放更加长的时间的,我们食用生蚝是可以很好的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多种物质的,尤其是男性朋友食用后是可
百合粥大家都喜欢喝,特别是到了秋季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秋燥啊或者是秋季乏力等等的情况哦,所以要喝些百合粥滋阴润燥,百合粥还有很多其他的做法,今天小编就来介绍黑芝麻燕麦百合粥
大闸蟹是肉质地细嫩美味可口的,水产品食物是很多人最喜欢吃的一种美味食物,它能为人体填补丰富多彩营养成分,但有的人吃蟹之后便会出現皮肤过敏,它是应当怎么办呢?平常大家吃蟹又
治疗眼袋的方法比较多,最常见的就是手术方法,通过手术以后,患者一定要预防感染,手术以后一周左右,肿胀的感觉会逐渐的消退,这时候可能会出现青斑,或者是青紫斑,再经过10天到20天,可能
烤箱渐渐成为许多家庭不可或缺并且十分重要的一种电器很多人用烤箱来烘培无论是做面包还是做甜品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烤箱除了这些用途之外其实还可以烤鸡翅并且烤箱做的烤鸡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吃到一些比较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也比较容易让我们变胖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减少油腻食物的食用,选择一些较为清淡的食物并且排油脂效果比较好的食物是比较
火鸡大家都吃过吧,如果没有吃过一定听说过,一般到了国外的圣诞节,外国人都会选择吃火鸡,代表着红火美好的生活。火鸡的营养丰富,而且还可以降脂健,如何食用呢,来看看圣诞火鸡的做法
竹子是一种生长于热带地区的植物,原产于亚洲,竹笋是竹子的嫩芽,食用历史已有几千年。竹子有200多个品种,所有竹笋都可食用,通常竹笋一长出土就可以收获。下面菜瓢谷小编重点为大
眼下正是秋藕上市的季节,清炒藕片、凉拌藕片、莲藕炖排骨,以莲藕为主打的菜肴又成了人们餐桌的常客,但是市场上的莲藕是又白又胖,这让消费者不禁怀疑这类莲藕是不是被药水浸泡过
用酸奶做成酸奶面膜,能够发挥很好的祛痘作用,因为酸奶本身具有很好的促进皮肤清洁的效果,在淡化色斑,祛除痘痘,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在使用酸奶敷脸祛痘的时候,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用
地肤子合剂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癣症及湿疹。地肤子合剂组方:地肤子60克,白鲜皮、苦参各30克,川椒10克,白酒(或酒精)250毫升
斑秃生发灵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斑秃。斑秃生发灵组方:黑芝麻50克,何首乌30克,桑椹子20克,95%酒精1000毫升
举胃猪肚散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升举中气。举胃猪肚散组方:猪肚1个,白术200克,升麻100克,石榴皮30克
橘皮内金散功能主治:理气消胀。橘皮内金散组方:橘皮100克,鸡内金20克
芪香蜜营膏功能主治:补气行气,润肠通便。芪香蜜营膏组方:黄芪300克,木香45克,蜂蜜适量
桑椹地黄蜜膏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肠通便。桑椹地黄蜜膏组方:桑椹500克,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乌梅内金调蜂蜜功能主治:缓中止痛。乌梅内金调蜂蜜组方:鸡内金100克,乌梅肉30克,蜂蜜25克
郁金蜜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活血消瘀。郁金蜜膏组方:郁金100克,蜂蜜适量
地藕葡萄膏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凉血。地藕葡萄膏组方:鲜藕汁250毫升,葡萄汁250毫升,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桂圆益心膏功能主治:补养心阴。桂圆益心膏组方:桂圆肉150克,当归100克,远志50克,天门冬(天冬)50克,五味子30克,大枣20枚,黑桑椹30克,黑芝麻20克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皂角刺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它具有多种医疗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肿排脓 皂角刺性味辛、温,具有良好的
紫苏的功效和作用 紫苏,又名桂荏、白苏、赤苏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芳香味道,同时也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材。以下是紫苏的一些主要功效和作用: 1. 药用价值 紫
丁香主要产地探寻 丁香,这一古老而神秘的香料和药材,自古以来便因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备受人们青睐。丁香原产于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今已在全球多地广泛种植。那么,
2016槐角哪里收购:探寻当年的收购热点与趋势 2016年,对于中药材市场而言,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槐角,作为中药材中的佼佼者,其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一直备受关注。那么,在201
七叶一枝花苗哪里有卖 七叶一枝花,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在中药材领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医药的珍贵药材,更是许多花卉爱好者的心头好。那么,七叶一枝花苗到底哪里
丁香在哪里能买到:探寻丁香的购买途径 丁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香气独特的中药材,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还是许多传统香料的主要成分
三七在哪里买的正规:探寻优质三七的购买渠道 三七,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而备受青睐。然而,市场上的三七品质参差不齐,如何购买到正规、优质的三七
三叶青哪里收购:探寻珍稀药材的交易之路 三叶青,这一名字对于中药材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药效的珍稀植物,三叶青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生长
东北哪里产菟丝子:探寻东北地区的菟丝子产地 菟丝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中医药领域备受青睐。在东北地区,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菟丝子的生
上海哪里卖荆芥苗 荆芥,作为一味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草药,因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深受中医药界的青睐。而在繁华的上海,寻找荆芥苗的购买渠道,对于许多热爱中草药文化或从事相关
一九一三年,客居大名。治一室女,劳瘵年余,月信不见,赢弱不起。询方于愚,为拟‘资生汤’。连服数剂,饮食增多。身犹发热,加生地黄五钱,五六剂后热退,渐能起床,而腿不能行动。又加丹参、
津埠宋氏妇,年将四旬,身体赢弱,前二年即咳嗽吐痰,因不以为事未尝调治。今春证浸加剧,屡次服药无效。诊其脉,左部弦细,右部微弱,数近六至。咳嗽,吐痰白色,气腥臭,喘促自汗,午后发热,夜间尤
杨姓女,年十九岁,出嫁二载,月事犹未见,身体赢瘦,饮食减少,干咳无痰,五心烦热,诊其脉细数有力。仿用‘资生汤’方,用生山药一两,于术二钱,牛蒡子三钱,玄参五钱,生地黄四钱,生鸡内金一钱。连
族嫂年三十五,初患风寒咳嗽,因懒于服药,不以为事。后渐至病重,始延医诊治。所服之药,皆温散燥烈之品,不知风寒久而化热,故越治越剧,几至不起。后生于腊底回里,族兄邀为诊视。脉象虚而
族弟妇产后虚赢少食,迁延月余,渐至发灼、自汗、消瘦、乏气、干呕、头晕等证,此方书所谓蓐劳也。经医四人治不效,并添颧红作泻。适生自安东归,为之诊视,六脉虚数。检阅所服之方,有遵
弟长男媳,年二十四岁,于丙寅年正月间寒热往来,自因素畏服药,故隐忍不肯言。至四月初,家人来迓弟,言儿媳病剧。回家视之,虽卧床不起,而瘦弱实难堪矣。诊其脉,弦而浮数。细询病情,言每逢
侄女XX,已于归数载,因患瘰疬证成痨,喘嗽不休,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来函所方。余揣此系阴分亏损已极所致。俾先用一味薯蓣饮,每日用生怀山药四两,煮汁两大碗,当茶频频温饮之。不数剂,喘定
家慈患痰喘咳嗽病,三十年于兹矣。百方不效,且年愈高,病愈进。乃于今春宿病既发,又添发灼、咽干、头汗出、食不下等证。生虽习医,此时惟战兢不敢处方,遂请一宿医诊视,云是痰盛有火,孰
【病者】刘XX,年二十五,寄居天津。【病名】脏腑瘀血.【病候】其先偶患大便下血甚剧,西医于静脉管中注射以流动麦角膏其血立止。而血止之后已月余矣,仍不能起床,但觉周身酸软无力
【病者】胡XX之幼子,年三岁。【病名】间歇热。【病因】先因失乳,饮食失调,泄泻月余,甫愈,身体虚弱,后又薄受外感,遂成间歇热。【病候】或昼或夜发灼无定时,热近两点钟,微似有汗,其热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