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大黄苦寒,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为其专长。凡属里、实、热、阳证,均为大黄适应证。
●大黄攻补取决于用量的大小,小剂量以“补”为主,大剂量以“攻”为主。
应用广泛
大黄,号称“将军”。其性猛烈,善下泄、推陈致新,它既能攻,又能守;既能安和五脏,又能通和血气;祛瘀生新,以通为补。其应用广泛,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用大黄治疗范围涉及血证、痰饮、解毒、泻火、清热、导滞、攻积及通宣气机等方面。张从正主张“汗、吐、下”,认为“陈莝去而肠胃洁,瘕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在其所著《儒门事亲》中,用单味大黄治妇人血枯,芎黄汤治头目眩晕,夺命散治小儿胸膈喘满,八正散泄热利尿等。明朝吴有性提出“温病下不厌早”观点”,把大黄的临床应用推向了新的阶段,“承气本为逐邪而设,而非专为结粪而设也”,“三承气汤的功效皆在大黄,余皆治标之品”。
大黄能防治急性传染病。吴又可撰写《温疫论》,首创治疫两法——“达原”和“逐邪”。吴又可用攻下逐邪的关键在于峻猛而尽除,他主张“急证急攻”,“因证数攻”,“凡下,不以数计”,对于可下之证应“下之”、“再下之”,直至邪尽。祛邪清热主用大黄,但吴氏用下法并不盲投,“要谅人之虚实,度邪之轻重缓急,察病之缓急,揣邪气离膜原之多寡,然后药不空投,投药无太过不及之弊”。能用大黄,诚非难事,然面对复杂病情,临证毅然不移,当需阅历。如瘟疫,必舌黄胸痞,不甚拒按,面色亦带黑滞,所下如胶似漆。
大黄还是重要的止血药。有人治疗大衄血案,77岁高龄大黄重用至60克,釜底抽薪,服一剂,半夜血止。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总结大黄药证是“痛而秘,烦而热,滑而实”,大多体格健壮,口燥舌黄。大黄功效卓著,用之中的,每获捷效,然性味苦寒,沉降而又峻猛,用之不慎又每易伤正,故对素体阳虚、体弱、老人、心肝肾肺慢性病者慎用;阴证、虚寒证禁用;对于内真寒外假热证尤其慎重。
大黄常用于腹痛拒按的疾病。腹痛为临床常见症状,腹痛拒按者多为急性腹痛,多见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等疾病。
大黄用于痈疽疔疮由来已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一少妇,得一奇疾,背肿痛,若有一丝着身,即觉热不能忍,只得赤身卧帐中。后有乘船自南方赴京考试者,通医术,言系热毒,用大黄十斤,煎汤十斤,放量饮之,数时饮尽,竟霍然而愈。”痈疽肿毒除内服大黄外,还可用大黄粉外敷。
用药指征
大黄苦寒,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为其专长,为通腑攻下之要药。故凡属里、实、热、阳证,均为大黄适应证。具体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多有高热,咽干舌燥,渴思冷饮,不欲食,面红目赤;神志状态可见烦躁,谵语或昏迷;胸满、喘促、痰多、腹胀或(和)腹痛拒按;小便短赤、灼热,大便秘结、不爽或自利清水;舌质红、绛,苔黄、厚、燥甚至起刺;脉大、滑数或沉实等。
中医用大黄非常重视舌苔。《伤寒论》承气汤证有“口干燥”、“口燥咽干”,大陷胸汤证有“舌上燥而渴”,以及《金匮要略》有“舌黄未去者,下之黄自去”的记载,可见张仲景使用大黄的舌象是口燥舌黄。明代温病大家吴有性,用大黄量大次频,往往一下再下,以祛邪务尽。其诊舌是十分重视的,适用大黄的舌苔多呈黄苔,或黄腻苔,或焦黄苔。叶天士提出“或黄苔或如沉香色或灰黄色或中有断纹”者均可用大黄。吴瑭提出脉象沉数有力,也为应用大黄之指征。
剂量裁定
大黄攻补取决于用量的大小,小剂量以“补”为主,大剂量以“攻”为主。大黄小剂量(3克以下)有健胃助消化作用;中等剂量(1~2克大黄粉冲服或6~12克煎服)有缓泻、逐瘀作用;大剂量(15~30克)其通泻攻逐之力颇强。研究表明,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类和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前者能刺激肠蠕动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泻。大黄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近年来,有不少报道用大剂量大黄(一般用30克,多达100~200克,甚至有重用500克的个案,均为汤剂)治疗急性胆囊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胰腺炎及急性黄疸型肝炎等疾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未发生明显的毒性反应。
李春和老中医根据祖传和个人经验认为:治疗年轻力盛的狂证,每剂用量150克以上,多者达240克;对青壮年妇女不孕、痛经、月经不调和跌仆损伤症,每剂用量90~150克;痈疮、疥肿瘟毒每剂用量50~100克;小儿惊风、胎毒、衄血等每剂用量5~15克。临证几十年来,这种超常规的使用尚未见一例因重用大黄而致病情加重或致伤残事故,反而屡收良效。凡中青年病人,属实、热证,是大黄适应证,可放胆用之。年轻而体弱患者,若无心肝肾等慢性病,可酌情减量。
使用注意
大黄功效卓著,用之中的,每获捷效,然性味苦寒,沉降而峻猛,用之不慎又每易伤正。归纳起来,以下5种情况大黄禁用:1.太阳病禁用:病在表,因势利导,当发汗祛邪,误用大黄,引邪内陷,必生变症。但表证兼里实者例外。2.少阳病禁用:邪在少阳,法当和解。但少阳病兼里实证,可用大黄。3.呕吐禁用:吐虽为病态,但有时是正气祛邪于上的表现,亦当因势利导,应用催吐剂,使“病在上者,因而越之”,绝不可用大黄。但呕吐因胃火肠实者可用大黄。4.虚寒证禁用:虚寒证候,脏气虚衰,阴寒内盛,不耐攻伐,故不可用大黄。但虚中夹实,寒实内结者,虚则当补,寒则当温,结实者当攻,数法结合,灵活变通,又当采用大黄。5.津伤血虚证禁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百病皆然,故津血虚损,大法当补,误用大黄,使虚者更虚,医之过也。若津伤血枯不能濡润,肠腑不通,大便不行,虽应“增水行舟”以治本,亦可稍通腑气以治标,故生津养血方可少佐大黄。
延伸阅读
古今医案摘录
朱海畴患疫身卧如塑案(吴有性医案)
朱海畴者,年四十五岁,患疫得下证,四肢不举,身卧如塑,目闭口张,舌上苔刺,问其所苦不能答,因问其子:两三日所服何药?云进承气汤三剂,每剂投大黄两许不效,更无他策,惟待日而已。但不忍坐视,更祈一诊。余诊得脉尚有神,下证悉具,药浅病深也。先投大黄一两五钱,目有时而少动;再投舌刺无芒,口渐开能言。三剂舌苔少去,神思稍爽。四日服柴胡清燥汤,五日复生芒刺,烦热又加,再下之。七日又投承气养荣汤,热少退。八日仍用大承气,肢体自能少动。计半月,共服大黄—十二两而愈。又数日,始进糜粥,调理两月平复。凡治千人,所遇此等,不过三四人而已,姑存案以备参酌耳(《温疫论·因证数攻》)。
读本案应着眼处为“察舌用药”。患者因疫而四肢不举、身卧如塑、目闭口张、舌上苔刺,前医虽用承气,然药浅病深。吴有性首剂就用大黄一两五钱,患者“目有时而少动”,较前“目闭口张”有所好转;第二剂后“舌刺无芒,口渐开能言”,不仅较前之“目闭口张”症明显改善,而且舌上芒刺减轻;三剂舌苔少去,神思稍爽。至于“四日服柴胡清燥汤”,是吴有性在“宽缓之间”(舌苔少去,神思稍爽)的权宜之策。患者继而又现芒刺,吴氏再用承气,至第八日“肢体自能少动”,较前之“四肢不举,身卧如塑”,患者病情出现了根本好转。本案大黄每剂达45克,患者半月共服大黄十二两,可谓重剂,调理两月痊愈。
重用大黄治糖尿病肾病肾衰失代偿期(病历摘要)
张某,女性,53岁。因患2型糖尿病21年,合并糖尿病肾病6年,于2008年7月28日初诊。症见:乏力甚,口干不欲饮食,小便少,大便干结,腰沉,双下肢不肿,舌红,苔黄厚干,脉细弦数(实验室检查略)。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中医诊断:消渴,虚劳。
治法:疏通肾络,排泄浊毒。处方:大黄附子汤加减。药用生大黄30克,附子9克,茺蔚子30克,泽兰30克,泽泻30克,滑石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荷叶15克。
2008年10月8日二诊:诸证舌脉大致同前,实验室检查显示肾功能有所好转,守原方治疗。2009年7月22日三诊:患者服上方为主,随证加减汤药9个月余,患者诉食可,二便路不通畅,口干不明显。仍乏力,腰酸。舌红,苔黄白相间、厚腻。辅助检查提示肾功能进一步好转。长期随诊,病情稳定。
患者为糖尿病肾病,已进入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基本病机为久病后肾阳虚损,肾络瘀阻,开阖不利,生湿生浊,久则蓄积成毒。肾气虚惫则见乏力,湿浊泛溢,故见纳呆、便秘等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症状,大黄附子汤为《金匮要略》方剂,原治中阳不足、寒结成实之腹痛。因其切合阳虚并有实邪停滞之病机,故以之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方。本案重用大黄其意不在通下热结,而在排泄浊毒,使邪有出路,以减轻浊毒对肾络的损伤。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能效减轻氮质血症,可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我们总是在电视上看到那些优雅的女性,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优雅。其实,漂亮的女人不单单是脸蛋长得漂亮,拥有一个完美的身材,更要有气质,而气质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
大米我们经常吃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最主要的食材类型,也是可以补充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的重要的来源。大米和红枣搭配煮粥的话可以有滋补气血的作用,红枣可以补血,而且还可以补铁的哦
鸡肉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一种肉类,鸡肉的吃法有很多,味道都很可口,鸡肉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常吃也没那么容易长胖,营养价值很高。鸡肉的营养价值及吃法多吃鸡肉,有助于抗冻防病,而且
玉米粒香甜可口是不可多得的一种做菜的原材料并且尤其是女孩子是很喜欢吃玉米粒的因为玉米粒味道香甜,但是当我们自己尝试着去做玉米粒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的玉
眼睛红血丝眼内血丝漫布,眨眼时仿佛感觉眼皮缺少润滑,这几乎可以确定眼睛已经感染了。这时应停止视物,敷上一条冷毛巾,稍事缓解,同时涂一些消炎眼膏。切记不能揉眼睛,因为手是脏的
现在很多的女生都希望自己的可以越来越漂亮,尤其是很的单眼皮女生更是喜欢双眼皮,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通过做双眼皮手术的方法变成双眼皮。很多女生在做了双眼皮手术之后,会感觉
“晨起空腹一杯水”,是一条流传甚广的健康名言。很多人相信每天的这杯水,可以清肠胃、排毒养颜、稀释血液,甚至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那么,晨起一杯水适用于每个人吗?不是的。从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儿童也是便秘的易发人群,小儿便秘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发育,所以小儿出现便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调理。下面中医就为父母们介绍几款辅助治疗便秘的食疗方,快
我们现在的饮食上经常是大鱼大肉的,所以也是需要经常食用一些小清新的菜肴来很好的改善我们的肠胃的,说到这里,口味清淡的小白菜炖豆腐就是我们不得不说的一道菜了,这道菜虽然说
1、虫草有哪些功效虫草十大功效 您好,冬虫夏草的功效与作用味甘,性平。能补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用于肾虚阳痿,遗精,头昏耳鸣;肺虚或肺肾两虚,喘咳短气,或咳血;体虚自汗,畏风。1
地肤子合剂功能主治:用于治疗癣症及湿疹。地肤子合剂组方:地肤子60克,白鲜皮、苦参各30克,川椒10克,白酒(或酒精)250毫升
斑秃生发灵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斑秃。斑秃生发灵组方:黑芝麻50克,何首乌30克,桑椹子20克,95%酒精1000毫升
举胃猪肚散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升举中气。举胃猪肚散组方:猪肚1个,白术200克,升麻100克,石榴皮30克
橘皮内金散功能主治:理气消胀。橘皮内金散组方:橘皮100克,鸡内金20克
芪香蜜营膏功能主治:补气行气,润肠通便。芪香蜜营膏组方:黄芪300克,木香45克,蜂蜜适量
桑椹地黄蜜膏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肠通便。桑椹地黄蜜膏组方:桑椹500克,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乌梅内金调蜂蜜功能主治:缓中止痛。乌梅内金调蜂蜜组方:鸡内金100克,乌梅肉30克,蜂蜜25克
郁金蜜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活血消瘀。郁金蜜膏组方:郁金100克,蜂蜜适量
地藕葡萄膏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凉血。地藕葡萄膏组方:鲜藕汁250毫升,葡萄汁250毫升,生地黄200克,蜂蜜适量
桂圆益心膏功能主治:补养心阴。桂圆益心膏组方:桂圆肉150克,当归100克,远志50克,天门冬(天冬)50克,五味子30克,大枣20枚,黑桑椹30克,黑芝麻20克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皂角刺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它具有多种医疗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肿排脓 皂角刺性味辛、温,具有良好的
紫苏的功效和作用 紫苏,又名桂荏、白苏、赤苏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芳香味道,同时也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材。以下是紫苏的一些主要功效和作用: 1. 药用价值 紫
丁香主要产地探寻 丁香,这一古老而神秘的香料和药材,自古以来便因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备受人们青睐。丁香原产于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今已在全球多地广泛种植。那么,
2016槐角哪里收购:探寻当年的收购热点与趋势 2016年,对于中药材市场而言,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槐角,作为中药材中的佼佼者,其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一直备受关注。那么,在201
七叶一枝花苗哪里有卖 七叶一枝花,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在中药材领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医药的珍贵药材,更是许多花卉爱好者的心头好。那么,七叶一枝花苗到底哪里
丁香在哪里能买到:探寻丁香的购买途径 丁香,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香气独特的中药材,在中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还是许多传统香料的主要成分
三七在哪里买的正规:探寻优质三七的购买渠道 三七,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而备受青睐。然而,市场上的三七品质参差不齐,如何购买到正规、优质的三七
三叶青哪里收购:探寻珍稀药材的交易之路 三叶青,这一名字对于中药材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药效的珍稀植物,三叶青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生长
东北哪里产菟丝子:探寻东北地区的菟丝子产地 菟丝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中医药领域备受青睐。在东北地区,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菟丝子的生
上海哪里卖荆芥苗 荆芥,作为一味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草药,因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深受中医药界的青睐。而在繁华的上海,寻找荆芥苗的购买渠道,对于许多热爱中草药文化或从事相关
一九一三年,客居大名。治一室女,劳瘵年余,月信不见,赢弱不起。询方于愚,为拟‘资生汤’。连服数剂,饮食增多。身犹发热,加生地黄五钱,五六剂后热退,渐能起床,而腿不能行动。又加丹参、
津埠宋氏妇,年将四旬,身体赢弱,前二年即咳嗽吐痰,因不以为事未尝调治。今春证浸加剧,屡次服药无效。诊其脉,左部弦细,右部微弱,数近六至。咳嗽,吐痰白色,气腥臭,喘促自汗,午后发热,夜间尤
杨姓女,年十九岁,出嫁二载,月事犹未见,身体赢瘦,饮食减少,干咳无痰,五心烦热,诊其脉细数有力。仿用‘资生汤’方,用生山药一两,于术二钱,牛蒡子三钱,玄参五钱,生地黄四钱,生鸡内金一钱。连
族嫂年三十五,初患风寒咳嗽,因懒于服药,不以为事。后渐至病重,始延医诊治。所服之药,皆温散燥烈之品,不知风寒久而化热,故越治越剧,几至不起。后生于腊底回里,族兄邀为诊视。脉象虚而
族弟妇产后虚赢少食,迁延月余,渐至发灼、自汗、消瘦、乏气、干呕、头晕等证,此方书所谓蓐劳也。经医四人治不效,并添颧红作泻。适生自安东归,为之诊视,六脉虚数。检阅所服之方,有遵
弟长男媳,年二十四岁,于丙寅年正月间寒热往来,自因素畏服药,故隐忍不肯言。至四月初,家人来迓弟,言儿媳病剧。回家视之,虽卧床不起,而瘦弱实难堪矣。诊其脉,弦而浮数。细询病情,言每逢
侄女XX,已于归数载,因患瘰疬证成痨,喘嗽不休,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来函所方。余揣此系阴分亏损已极所致。俾先用一味薯蓣饮,每日用生怀山药四两,煮汁两大碗,当茶频频温饮之。不数剂,喘定
家慈患痰喘咳嗽病,三十年于兹矣。百方不效,且年愈高,病愈进。乃于今春宿病既发,又添发灼、咽干、头汗出、食不下等证。生虽习医,此时惟战兢不敢处方,遂请一宿医诊视,云是痰盛有火,孰
【病者】刘XX,年二十五,寄居天津。【病名】脏腑瘀血.【病候】其先偶患大便下血甚剧,西医于静脉管中注射以流动麦角膏其血立止。而血止之后已月余矣,仍不能起床,但觉周身酸软无力
【病者】胡XX之幼子,年三岁。【病名】间歇热。【病因】先因失乳,饮食失调,泄泻月余,甫愈,身体虚弱,后又薄受外感,遂成间歇热。【病候】或昼或夜发灼无定时,热近两点钟,微似有汗,其热始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